大茨藻,一年生沉水草本。
植株多汁,较粗壮,呈黄绿色至墨绿色,有时节部褐红色,质脆,极易从节部折断;
株高30-100厘米,或更长,茎粗1-4.5毫米,节间长1-10厘米,或更长,通常越近基部则越长,基部节上生有不定根;
分枝多,呈二叉状,常具稀疏锐尖的粗刺,刺长1-2毫米,先端具黄褐色刺细胞;
表皮与皮层分界明显。
叶近对生和3叶假轮生,于枝端较密集,无柄;
叶片线状披针形,稍向上弯曲,长1.5-3厘米,宽约2毫米或更宽,先端具1黄褐色刺细胞,边缘每侧具4-10枚粗锯齿,齿长1-2毫米,背面沿中脉疏生长约2毫米的刺状齿;
叶鞘宽圆形,长约3毫米,抱茎,全缘或上部具稀疏的细锯齿,齿端具1黄褐色刺细胞。
花黄绿色,单生于叶腋;
雄花长约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具1瓶状佛焰苞;
花被片 1,2裂;
雄蕊1枚,花药4室;
花粉粒椭圆形;
雌花无被,裸露;
雌蕊1枚,椭圆形;
花柱圆柱形,长约1毫米,柱头2-3裂;
子房1室。
瘦果黄褐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6毫米,直径3-4毫米,不偏斜,柱头宿存。
种皮质硬,易碎;
外种皮细胞多边形,凹陷,排列不规则。
花果期9-11月。
2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