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绒野大豆
作者: 陈炳华
(duǎn róng yě dà dòu)

短绒野大豆 Glycine tomentella

637 浏览
更新于:
学名
Glycine tomentella
中文名
短绒野大豆
异名
Glycine tomentosa,Leptolobium tomentosum,Leptocyamus tomentosus
生存期
多年生
花期
7月 8月
花序
总状花序
侧脉
每边5条
苞片
披针形
子房
具短柄
种子
1-4颗
花期
7-8月

短绒野大豆是什么植物?

短绒野大豆是被子植物门豆科大豆属的植物。

短绒野大豆,多年生缠绕或匍匐草本。

茎粗壮,基部多分枝,全株通常密被黄褐色的绒毛。

叶具3小叶;
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有脉纹,被黄褐色茸毛;
叶柄长1.5厘米;
小叶纸质,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圆形,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上面密被黄褐色茸毛,下面毛较稀疏;
侧脉每边5条,下面较明显凸起;
小托叶细小,披针形;
顶生小叶柄长2毫米,侧生的很短,几无柄,均被黄褐色茸毛。

总状花序长3-7厘米,被黄褐色绒毛。

总花梗长约4厘米;
花长约10毫米,宽约5毫米,单生或2-7(-9)朵簇生于顶端;
苞片披针形;
花梗长约1毫米;
小苞片细小,线形;
花萼膜质,钟状,具脉纹,长4毫米,裂片5;
花冠淡红色、深红色至紫色,旗瓣大,有脉纹,翼瓣与龙骨瓣较小,具瓣柄;
雄蕊二体;
子房具短柄,胚珠多颗。

荚果扁平而直,开裂,长18-22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在种子之间缢缩,果颈短;
种子1-4颗,扁圆状方形,长与宽约2毫米,褐黑色,种皮具蜂窝状小孔和颗粒状小瘤凸。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茎粗壮 基部多分枝 有脉纹 小叶纸质 先端钝圆形 具短尖头 基部圆形 小托叶细小 披针形 侧生的很短 几无柄 苞片披针形 小苞片细小 线形 花萼膜质 钟状 具脉纹 旗瓣大 具瓣柄 雄蕊二体 子房具短柄 胚珠多颗 开裂 果颈短 扁圆状方形 褐黑色
分享相关知识、信息、新鲜事
管理员审核后方会公开

中国大陆的福建(湄洲岛)、广东(陆丰)。

澳大利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

叶柄长1.5厘米;顶生小叶柄长2毫米,侧生的很短,几无柄。

种子1-4颗,扁圆状方形,长与宽约2毫米,褐黑色,种皮具蜂窝状小孔和颗粒状小瘤凸。

花冠淡红色、深红色至紫色。

茎粗壮,基部多分枝,全株通常密被黄褐色的绒毛。

全株有黄褐色的绒毛,总状花序的花密集于顶端极易识别。

荚果扁平而直,开裂,长18-22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在种子之间缢缩,果颈短。

生于沿海及附近岛屿干旱坡地、平地或荒坡草地上。

叶具3小叶,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有脉纹,被黄褐色茸毛;小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圆形,具短尖头,基部圆形。

花萼膜质,钟状,具脉纹,长4毫米,裂片5。

淡红色、深红色、紫色

分享图片

短绒野大豆
作者: 陈炳华
短绒野大豆
作者: 宣晶
短绒野大豆
作者: 陈炳华
短绒野大豆
作者: 陈炳华

大豆属

大豆
Glycine max
野大豆
Glycine soja
烟豆
Glycine tabac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