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大苞苣苔
作者: 李策宏
(bái huā dà bāo jù tái)

白花大苞苣苔 Anna ophiorrhizoides

538 浏览
更新于:
学名
Anna ophiorrhizoides
中文名
白花大苞苣苔
异名
Lysionotus ophiorrhizoides,Didissandra sinophiorrhizoides,Didymocarpus cavaleriei
花期
8月
叶序
叶对生
花序
聚伞花序
苞片
扁球形
子房
线形
花柱
蒴果
细长
种子
细小
花期
8月

白花大苞苣苔是什么植物?

白花大苞苣苔是被子植物门苦苣苔科大苞苣苔属的植物。

白花大苞苣苔,小灌木或亚灌木。

茎高30-60厘米,上部分枝,有棱,疏被短柔毛,后变近无毛,干时带褐色。

叶对生,具短柄;
叶片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长4-13厘米,宽1.1-4.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截形,边缘具不明显小齿,上面疏被贴伏短柔毛,下面紫红色,沿叶脉被极短的柔毛,侧脉每边6-8条,下面稍隆起;
叶柄长1-1.5厘米,被短柔毛。

聚伞花序伞状,近顶腋生,具3-4花;
花序梗长2.5-3厘米,无毛;
苞片扁球形,直径约1厘米,早落;
花梗长约6毫米,无毛。

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9毫米,宽3-4毫米,顶端圆形,全缘,两面无毛,具3-5脉。

花冠白色、淡黄色,无毛,长4.5-5厘米;
筒长3厘米,直径约1.5厘米,上部下方一侧肿胀;
上唇2裂,比下唇短,裂片圆形,长约5毫米,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长约1厘米。

雄蕊4,上雄蕊长约1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厘米处,下雄蕊长约1.4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8厘米处,花丝狭线形,弯曲,上部无毛,下部与花冠贴生部分具疏柔毛,花药肾形,长1.5毫米;
退化雄蕊长约1.2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厘米处。

花盘高1.6毫米,全缘。

雌蕊线形,长约2.2厘米,直径约1.2毫米,无毛,子房线形,长约1.5厘米,花柱短,长约3毫米,柱头盘状。

蒴果细长,镰刀状弯曲,紫红色,无毛,长6-7厘米,直径约2毫米。

种子细小,淡褐色,长圆形,长0.6-1毫米,两端具钻形附属物。

花期8月。

上部分枝 有棱 疏被短柔毛 后变近无毛 干时带褐色 叶对生 具短柄 叶片披针形 基部截形 下面紫红色 下面稍隆起 被短柔毛 近顶腋生 无毛 苞片扁球形 早落 顶端圆形 全缘 两面无毛 比下唇短 裂片圆形 花丝狭线形 弯曲 上部无毛 花药肾形 雌蕊线形 子房线形 花柱短 柱头盘状 蒴果细长 镰刀状弯曲 紫红色 种子细小 淡褐色 长圆形
分享相关知识、信息、新鲜事
管理员审核后方会公开

白花大苞苣苔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峨眉山、青城山)和东南部及贵州(罗甸)。

白花大苞苣苔的雄蕊4个,上雄蕊长约1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厘米处,下雄蕊长约1.4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8厘米处,花丝狭线形,弯曲,上部无毛,下部具疏柔毛,花药肾形,长1.5毫米。

白花大苞苣苔的茎高30-60厘米,上部分枝,有棱,疏被短柔毛,后变近无毛,干时带褐色。

白花大苞苣苔生于山坡草地及沟边林下石缝中,海拔900-1700米。

白花大苞苣苔的聚伞花序伞状,近顶腋生,具3-4花;花序梗长2.5-3厘米,无毛;花冠白色、淡黄色,无毛,长4.5-5厘米;筒长3厘米,直径约1.5厘米。

白花大苞苣苔与无毛漏斗苣苔在无花果的情况下不易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无毛漏斗苣苔叶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干时叶片下面不呈紫红色。

白花大苞苣苔的花期是8月。

白花大苞苣苔的叶片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4-13厘米,宽1.1-4.5厘米。

白花大苞苣苔的模式标本采集自四川峨眉山。

白花大苞苣苔的学名是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urtt et Davidson。

白花大苞苣苔的蒴果细长,镰刀状弯曲,紫红色,无毛,长6-7厘米,直径约2毫米。

白花大苞苣苔的种子细小,淡褐色,长圆形,长0.6-1毫米,两端具钻形附属物。

分享图片

白花大苞苣苔
作者: 李策宏
白花大苞苣苔
作者: 李策宏
白花大苞苣苔
作者: 李策宏
白花大苞苣苔
作者: 李策宏

大苞苣苔属

软叶大苞苣苔
Anna mollifolia
大苞苣苔
Anna submont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