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樨
作者: 周繇
(cǎo mù xī)

草木樨 Melilotus officinalis

白香草木樨,黄香草木樨,辟汗草,黄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
756 浏览
更新于:
学名
Melilotus officinalis
中文名
草木樨
异名
Melilotus suaveolens,Melilotus graveolens,Trifolium officinale,Brachylobus officinalis,Melilotus officinalis f. suaveolens,Melilotus arvensis,Melilotus melilotusofficinalis,Melilotus melilotus-officinalis
俗名
白香草木樨,黄香草木樨,辟汗草,黄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
生存期
二年生
花期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花序
总状花序
苞片
刺毛状
花柱
长于子房
种子
卵形
花期
5-9月

草木樨是什么植物?

草木樨是被子植物门豆科草木樨属的植物。

草木樨,二年生草本,高40-100 (-250) 厘米。

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具纵棱,微被柔毛。

羽状三出复叶;
托叶镰状线形,长3-5 (-7) 毫米,中央有1条脉纹,全缘或基部有1尖齿;
叶柄细长;
小叶倒卵形、阔卵形、倒披针形至线形,长15-25 (-30) 毫米,宽5-15毫米,先端钝圆或截形,基部阔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疏浅齿,上面无毛,粗糙,下面散生短柔毛,侧脉8-12对,平行直达齿尖,两面均不隆起,顶生小叶稍大,具较长的小叶柄,侧小叶的小叶柄短。

总状花序长6-15 (-20) 厘米,腋生,具花30-70朵,初时稠密,花开后渐疏松,花序轴在花期中显著伸展;
苞片刺毛状,长约1毫米;
花长3.5-7毫米;
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
萼钟形,长约2毫米,脉纹5条,甚清晰,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不等长,比萼筒短;
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稍短或三者均近等长;
雄蕊筒在花后常宿存包于果外;
子房卵状披针形,胚珠 (4) 6 (-8) 粒,花柱长于子房。

荚果卵形,长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具宿存花柱,表面具凹凸不平的横向细网纹,棕黑色;
有种子1-2粒。

种子卵形,长2.5毫米,黄褐色,平滑。

花期5-9月,果期6-10月。

二年生草本 茎直立 粗壮 多分枝 具纵棱 微被柔毛 叶柄细长 基部阔楔形 上面无毛 粗糙 腋生 初时稠密 苞片刺毛状 萼钟形 甚清晰 稍不等长 比萼筒短 花冠黄色 旗瓣倒卵形 荚果卵形 棕黑色 种子卵形 黄褐色 平滑
分享相关知识、信息、新鲜事
管理员审核后方会公开

常与白花草木樨混生,存在自然杂交类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Melilotus officinalis (Linn.) Pall.

羽状三出复叶,托叶镰状线形,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阔卵形、倒披针形至线形,边缘具不整齐疏浅齿

东北、华南、西南各地及其余各省常见栽培,也分布于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

古时用以夹于书中辟称芸香

荚果卵形,棕黑色,有种子1-2粒;种子卵形,黄褐色,平滑

总状花序长6-15 (-20) 厘米,腋生,具花30-70朵,初时稠密,花开后渐疏松

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具纵棱,微被柔毛

山坡、河岸、路旁、砂质草地及林缘

萼钟形,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稍短或三者均近等长

以前把东亚产的鉴定作 M. suaveolens Ledeb.,欧洲产的为 M. officinialis (Linn.) Pall.

分享图片

草木樨
作者: 张敬莉
草木樨
作者: 周洪义
草木樨
作者: 周繇
草木樨
作者: 周繇

草木樨属

白花草木樨
Melilotus albus
细齿草木樨
Melilotus dentatus
印度草木樨
Melilotus indicus